“四点半”难题是不少家长的头疼事,但是在蚌埠高新区秦集镇的绿地世纪城社区,这个烦恼被另一番景象取代。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孩子们走进社区“阳光手工坊”特色课堂,在这里诵读经典、绘画描摹、制作陶艺、完成家庭作业……课后社区托管的有效模式,不仅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也让孩子们课后生活多彩起来、充实起来。
为丰富辖区未成年人的课余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绿地世纪城社区大力开展“阳光手工坊”特色课程,通过社区托管的方式延伸学校教育,推动家庭教育,为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社区“苗”圃筑根基
绿地世纪城社区辖区内有多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未成年人近4000名。社区网格员在走访摸排中,发现社区存在着未成年人数较多、部分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缺乏等问题。绿地世纪城社区作为一个“大家庭”,秉承“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精准打造“阳光手工坊”这一“四点半课堂”,以关注社区未成年人需求为先,精心策划服务项目,凝聚各方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打造服务未成年人的品牌服务。
创新形式助成长
“每次去社区参加活动都让我收获满满。”陈朝阳是蚌埠高新实验学校的一名小学生,同时也是绿地世纪城社区“阳光手工坊”的一名“粉丝”。
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区。随着“阳光手工坊”特色课程和活动日益丰富,覆盖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这里既有定期的手工课堂,也有不定期的红色教育、科普活动、安全教育、体育锻炼等,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交流,以兴趣为指引全面发展。
强化联动有特色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给”,绿地世纪城社区整合资源、强化联动、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并精心打造志愿者团队,力求做到专业化、多样化。社区还邀请“草编”非遗传承人、“五老”成员亲临课堂进行指导和教学,提升儿童的手工技能和审美水平。
“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不是立马见效的,但通过一个个活动的开展,一天天学习的积累,最终形成叠加效应,就将对未成年人、对家庭、对社区产生深远的影响。”秦集镇绿地世纪城社区党委书记王蕊对目前的努力充满信心。如今,“阳光手工坊”特色课程已开展活动102场,惠及未成年人3060余人,成为社区服务未成年人的一块“金字招牌”。
孩子们的新期待没有止境,社区的探索也永不停步。绿地世纪城社区立足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将不断深入推动关爱和保护工作,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用爱和陪伴让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