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网讯(融媒体记者 李景)如何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和“双招双引”中的作用,真正实现统贤才、聚贤智?日前,禹会区召开新乡贤人才暨“双招双引”工作座谈会,为打好“乡贤牌”集众智。
“我来到马城镇三年了,每每在田间地头听到最多的就是村里没有年轻人了,所以我们将产业下沉至乡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安徽中谷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闻敬伟在会上真诚发声。
“通过三年的合作,我们将种植核心田间管理交给村集体,从‘代加工’变为‘加工’,厂址就放在村门口,把村集体变成村集体工厂,调动村民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再将科技引入乡村,赋能产业振兴,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就在我们马城镇生了根。这就是从‘农业1.0’向‘农业2.0’转变的过程,目前已完成80%。”闻敬伟说,下一步企业还将在发展中注入新的元素“文旅+”,实现向“农业3.0”的升级迭代。
会上,来自长青乡和马城镇的17位新乡贤代表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和“双招双引”工作畅所欲言,分享了创业成功的历程,从“双招双引”、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公益慈善等方面建言献策,介绍了豆制品加工、秸秆生物颗粒等“双招双引”线索,累计收集高质量意见建议20余条。
禹会区聚力打造“乡贤+”模式,充分发挥新乡贤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党建引领、部门联动、多方发力”新乡贤统战工作大格局,将全区300余名新乡贤按照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农业种植等多个领域进行系统分类,建立了详细的新乡贤人才库和动态更新的新乡贤台账,为凝聚新乡贤资源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构建“乡贤+乡村振兴”“乡贤+双招双引”“乡贤+社会治理”等模式,充分发挥新乡贤村情熟、群众信、威望高、人脉广等优势,把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和项目带回家乡,推动建立“统战引领、乡贤参与、多方联动”的乡村治理新模式。
通过新乡贤的资源引荐或吸纳新乡贤参与,2024年,禹会区完成了1.9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推动了五淮村艾草种植加工项目、广德村“富锌”大米项目以及杭刘、广德、花郢三村共建“中谷粮马城农粮基地”项目等一批特色农业项目落地。在举办的涂山民宿推介会、石榴树认养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中,发动新乡贤力量共认养精品石榴树810棵,签约民宿项目5个,带动了涂山周边村石榴特色经济和旅游民宿产业发展,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农民致富、村级增收、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访贤’活动、全面提升‘引贤’服务、精准实施‘用贤’计划,着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品牌,以文化为引领,凝聚新乡贤智慧和力量。”禹会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张家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