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好样的!全网点赞蚌埠这个00后小伙!

2023-09-17 10:32 蚌埠日报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扬子晚报、江淮晨报  

“上天给爸爸关上一扇门

这扇门由我来重新打开!”


9月14日,在安徽省立医院

蚌埠00后小伙殷徐按照医生指示

为失聪53年的父亲殷浩传戴上了人工耳蜗


父亲戴上耳蜗后

殷徐对着他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

父亲认真听着声音

模仿儿子的口型

也发出了类似的音

这一刻

一家人不禁热泪盈眶


9月14日一早,殷徐带着父母从安徽蚌埠赶到合肥。半个多月前,殷徐的父亲顺利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现在他伤口痊愈,可以正式‘开机’了!”


在取了人工耳蜗外机后,殷徐和父母来到医院耳蜗调机室门口等待。母亲靠着殷徐坐下,期待之余仍有些紧张。耳蜗调试之初,殷徐一直蹲在父亲身边,握着他的手不停抚摸安慰。



医生通过鼓掌进行测试时,殷徐紧盯着父亲的反应,当调试成功的一刻,父亲竖起了大拇指,“他的意思是能听见”,殷徐和母亲终于露出笑容。


随后,殷徐冲着父亲大声地喊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声“爸爸”,“因为他听不到,以前我从来没喊过。”重复喊几次后,听到父亲嘴里也跟着发出类似的音,殷徐和母亲,以及视频通话中的姐姐流下了眼泪。


这一天,父亲等了53年,殷徐也终于圆梦。殷徐告诉总台记者,他从高中时便关注人工耳蜗的信息,直到大学毕业终于凑够了费用。“十几万元的总花费,医保报销后只要四万多元,再加上人工耳蜗厂家的补贴,最终花费不到三万元。”


虽然医生之前表示,这个年纪即使装上人工耳蜗也很难再学会说话,但殷徐和父亲都很坚持。“爸爸能听到声音,大致说出简单的词,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3岁时,殷浩传因发高烧注射药物导致失聪。多年来,他和家人都是通过自创的“手语”进行交流。


虽然父亲听不见,但在殷徐眼中却是个“超人”。“爸爸会好多东西,学习能力也强。他会擀好吃的面条,会用缝纫机补衣服,木工、瓦工、电工的活,他都能干,拖拉机、摩托车也能修。”



殷徐介绍说,父母平时都在工地打零工。父亲做泥瓦工,在工地上干活时,一些工友离得远,叫他的方式不是用手,而是用小石子砸他。“他说想戴个‘耳机’,这样别人喊他就能听见。”殷徐说,当父亲用手比划这件事时,他很是心疼。



大学期间,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殷徐做过各种兼职,当保安、送快递、摆摊、端盘子……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去干,靠自己挣出了学费和生活费。毕业后,他回家做起自媒体,积攒下给父亲治疗的费用。


受到网友关注后,有好心人表示愿意帮殷徐承担父亲的治疗费用,但殷徐婉言谢绝了。“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给爸爸装人工耳蜗可能是我这辈子最有成就感的事。”



现在,殷徐已经带着父母回到老家。他告诉总台记者,父亲刚听到声音时还比较紧张,现在慢慢在适应,有点好奇和兴奋。“他会敲桌子、敲门去听声音,还会把小鸭子拿到耳边去听叫声。现在喊一声‘爸爸’,他能听到,我觉得这就够了,努力没有白费。”


殷徐表示,自己接下来会帮助父亲做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让他更加适应人工耳蜗。“现在他听到的声音还比较杂乱,希望经过训练后能听得更清晰,从人群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殷徐还在网上学习了不少“教失聪人士说话”的视频资料,希望能教父亲一些常用词,如吃饭、睡觉、洗澡等。“我们最期待的,是他能叫出家里人的名字。”


等父亲恢复好之后,殷徐下一步计划带父母出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爸爸最想去北京,去看天安门。”


殷徐父子的故事

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

蚌埠日报等媒体跟踪报道

“00后”蚌埠小伙收获全网点赞







加油,殷徐!

为坚韧乐观的一家人点赞


【编辑:侯艳秋】
91

“上天给爸爸关上一扇门

这扇门由我来重新打开!”


9月14日,在安徽省立医院

蚌埠00后小伙殷徐按照医生指示

为失聪53年的父亲殷浩传戴上了人工耳蜗


父亲戴上耳蜗后

殷徐对着他不停地喊着“爸爸~爸爸~”

父亲认真听着声音

模仿儿子的口型

也发出了类似的音

这一刻

一家人不禁热泪盈眶


9月14日一早,殷徐带着父母从安徽蚌埠赶到合肥。半个多月前,殷徐的父亲顺利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现在他伤口痊愈,可以正式‘开机’了!”


在取了人工耳蜗外机后,殷徐和父母来到医院耳蜗调机室门口等待。母亲靠着殷徐坐下,期待之余仍有些紧张。耳蜗调试之初,殷徐一直蹲在父亲身边,握着他的手不停抚摸安慰。



医生通过鼓掌进行测试时,殷徐紧盯着父亲的反应,当调试成功的一刻,父亲竖起了大拇指,“他的意思是能听见”,殷徐和母亲终于露出笑容。


随后,殷徐冲着父亲大声地喊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声“爸爸”,“因为他听不到,以前我从来没喊过。”重复喊几次后,听到父亲嘴里也跟着发出类似的音,殷徐和母亲,以及视频通话中的姐姐流下了眼泪。


这一天,父亲等了53年,殷徐也终于圆梦。殷徐告诉总台记者,他从高中时便关注人工耳蜗的信息,直到大学毕业终于凑够了费用。“十几万元的总花费,医保报销后只要四万多元,再加上人工耳蜗厂家的补贴,最终花费不到三万元。”


虽然医生之前表示,这个年纪即使装上人工耳蜗也很难再学会说话,但殷徐和父亲都很坚持。“爸爸能听到声音,大致说出简单的词,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3岁时,殷浩传因发高烧注射药物导致失聪。多年来,他和家人都是通过自创的“手语”进行交流。


虽然父亲听不见,但在殷徐眼中却是个“超人”。“爸爸会好多东西,学习能力也强。他会擀好吃的面条,会用缝纫机补衣服,木工、瓦工、电工的活,他都能干,拖拉机、摩托车也能修。”



殷徐介绍说,父母平时都在工地打零工。父亲做泥瓦工,在工地上干活时,一些工友离得远,叫他的方式不是用手,而是用小石子砸他。“他说想戴个‘耳机’,这样别人喊他就能听见。”殷徐说,当父亲用手比划这件事时,他很是心疼。



大学期间,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殷徐做过各种兼职,当保安、送快递、摆摊、端盘子……不管多苦多累,他都咬牙去干,靠自己挣出了学费和生活费。毕业后,他回家做起自媒体,积攒下给父亲治疗的费用。


受到网友关注后,有好心人表示愿意帮殷徐承担父亲的治疗费用,但殷徐婉言谢绝了。“我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给爸爸装人工耳蜗可能是我这辈子最有成就感的事。”



现在,殷徐已经带着父母回到老家。他告诉总台记者,父亲刚听到声音时还比较紧张,现在慢慢在适应,有点好奇和兴奋。“他会敲桌子、敲门去听声音,还会把小鸭子拿到耳边去听叫声。现在喊一声‘爸爸’,他能听到,我觉得这就够了,努力没有白费。”


殷徐表示,自己接下来会帮助父亲做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让他更加适应人工耳蜗。“现在他听到的声音还比较杂乱,希望经过训练后能听得更清晰,从人群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



殷徐还在网上学习了不少“教失聪人士说话”的视频资料,希望能教父亲一些常用词,如吃饭、睡觉、洗澡等。“我们最期待的,是他能叫出家里人的名字。”


等父亲恢复好之后,殷徐下一步计划带父母出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爸爸最想去北京,去看天安门。”


殷徐父子的故事

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

蚌埠日报等媒体跟踪报道

“00后”蚌埠小伙收获全网点赞







加油,殷徐!

为坚韧乐观的一家人点赞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