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把剪刀讲述非遗文化,满腔热情描画公益情怀

2023-08-19 08:56 蚌埠文明网  

吴桂兰是蚌埠铁路分局工程段退休职工,“非遗”剪纸传承人。她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坚持将剪纸作品参加义卖活动,所得收入全部捐给了受灾地区和社区困难人群。免费为下岗人员和残疾人员培训200余场次,她在春节期间带着洋溢着浓郁民俗风情的剪纸作品进社区、进军营,慰问困难人群和武警官兵。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技艺,多年来,她在少年宫、中小学、社区等进行剪纸艺术表演培训650余场,给学生,学生家长,老师,部队官兵以及居民辅导剪纸技艺,为社会上培养剪纸人才1000余人,同时也大力弘扬了民俗文化。


结缘:剪刀成纸间跳动的音符


“小时候看着外婆剪的窗花,让我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吴桂兰回忆说,儿时会静静地坐在外婆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外婆剪纸,看着银闪闪的小剪刀在外婆的手中像一尾灵巧的鱼来回地穿梭,不一会儿,一幅漂亮的窗花便在指尖生成。这让她愈发爱上这门技艺。长大后便利用闲暇之余,自学剪纸。她凭着心灵的感悟,凭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剪出了一幅幅以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福禄寿喜等为主题的独具风格的作品。一把剪刀一张纸伴随着吴桂兰60余载。她的剪纸作品寓意深刻、生动有趣。除了传统样式,吴桂兰还创作了不少讴歌新时代的剪纸作品,并多次获奖。



传承:让指尖文化“活起来”


在吴桂兰看来,剪纸的美好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她说:“我学它,剪它,发扬它,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时代增加中华民族的传统色彩。”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剪纸文化的不断了解,也有一些剪纸爱好者专门找到她,跟她学习剪纸技艺,她都免费传授。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技艺,近十多年来在少年宫、中小学、社区、部队不间断进行剪纸艺术表演培训和辅导开办剪纸课程,给学生、学生家长、老师、部队官兵以及居民辅导剪纸技艺。吴桂兰将剪纸带进校园,通过学习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多次将“非遗”剪纸技艺带进社区,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剪纸技艺走进千家万户。



退休后,吴桂兰就把传授剪纸技艺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做。她参与义卖了30余幅剪纸作品,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多次参加市文明办、市文化馆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2018年5月,著名影星成龙来到蚌埠古名居博览园,恰逢正在举办展览的她,其中一幅“龙”字剪纸作品有幸被成龙看中并收藏。同年6月“非遗日”代表蚌埠市参加安徽省在凤阳举办的非遗传承活动。她积极参与文化部门组织的“非遗”宣传活动110余场次,把“剪纸”这项艺术带到寻常巷陌的百姓家中。她还代表蚌埠市参加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蚌埠日”展示活动,2019年受聘龙湖区老年大学教授剪纸课。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她看到医护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逆行而上,让人感动,她以“艺”抗“疫”,创作出多幅有关疫情防控的剪纸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党献礼,吴桂兰创作了“百年奋斗 成就辉煌、红船起航 铸就辉煌”等多幅剪纸作品赠送给银河社区。


吴桂兰说:“非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寻根性的文化,我愿为这项文化的延续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授艺:义务授徒 传承艺术


吴桂兰经常到社区参加文艺活动,很多居民也是在参加活动的时候,见识到了剪纸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了这种民间技艺,但是真要学起来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在雕刻的时候,一片鳞片的形状都需要雕刻者静下心来,小心下刀,稍有不慎,一幅作品前功尽弃,很多初学者都觉得特别难学,时常想要放弃,吴桂兰为了能让前来学习的人尽快建立信心,经常一幅画就要教好多遍。因为她觉得,剪纸艺术不单是民间技艺,更是一种正能量的体现。



吴桂兰说:“我不但要自己继续剪纸,而且要继续带动培养剪纸爱好者剪好纸,非遗保护需要生存繁衍的土壤,需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我要把这门民间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因此,只要有人上门求教吴桂兰就会既耐心、又毫不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他们,一边给他们讲原理,一边自己进行现场剪纸给他们看,还毫不吝啬地把自己买的纸给“徒弟”剪,事后吴桂兰又进行当场点评,使求教者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少走弯路。4年前,五河县的一位姑娘上门求教,吴桂兰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姑娘只上门5次,就学会了剪纸。她非常感激地说:“吴桂兰老师的无私传授,真好。”



巧手守初心,冰心铸技艺。对于欣赏者来说,剪纸是一种装饰品;对吴桂兰而言,剪纸是艺术和故事,剪纸是她一辈子的信念,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才让她坚守初心将剪纸技艺传承下去。


【编辑:侯艳秋】
116

吴桂兰是蚌埠铁路分局工程段退休职工,“非遗”剪纸传承人。她热心公益事业,多年来坚持将剪纸作品参加义卖活动,所得收入全部捐给了受灾地区和社区困难人群。免费为下岗人员和残疾人员培训200余场次,她在春节期间带着洋溢着浓郁民俗风情的剪纸作品进社区、进军营,慰问困难人群和武警官兵。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技艺,多年来,她在少年宫、中小学、社区等进行剪纸艺术表演培训650余场,给学生,学生家长,老师,部队官兵以及居民辅导剪纸技艺,为社会上培养剪纸人才1000余人,同时也大力弘扬了民俗文化。


结缘:剪刀成纸间跳动的音符


“小时候看着外婆剪的窗花,让我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吴桂兰回忆说,儿时会静静地坐在外婆旁边,聚精会神地看着外婆剪纸,看着银闪闪的小剪刀在外婆的手中像一尾灵巧的鱼来回地穿梭,不一会儿,一幅漂亮的窗花便在指尖生成。这让她愈发爱上这门技艺。长大后便利用闲暇之余,自学剪纸。她凭着心灵的感悟,凭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剪出了一幅幅以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福禄寿喜等为主题的独具风格的作品。一把剪刀一张纸伴随着吴桂兰60余载。她的剪纸作品寓意深刻、生动有趣。除了传统样式,吴桂兰还创作了不少讴歌新时代的剪纸作品,并多次获奖。



传承:让指尖文化“活起来”


在吴桂兰看来,剪纸的美好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她说:“我学它,剪它,发扬它,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时代增加中华民族的传统色彩。”近几年,随着人们对剪纸文化的不断了解,也有一些剪纸爱好者专门找到她,跟她学习剪纸技艺,她都免费传授。为了更好地传承剪纸技艺,近十多年来在少年宫、中小学、社区、部队不间断进行剪纸艺术表演培训和辅导开办剪纸课程,给学生、学生家长、老师、部队官兵以及居民辅导剪纸技艺。吴桂兰将剪纸带进校园,通过学习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多次将“非遗”剪纸技艺带进社区,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剪纸技艺走进千家万户。



退休后,吴桂兰就把传授剪纸技艺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做。她参与义卖了30余幅剪纸作品,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多次参加市文明办、市文化馆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活动。2018年5月,著名影星成龙来到蚌埠古名居博览园,恰逢正在举办展览的她,其中一幅“龙”字剪纸作品有幸被成龙看中并收藏。同年6月“非遗日”代表蚌埠市参加安徽省在凤阳举办的非遗传承活动。她积极参与文化部门组织的“非遗”宣传活动110余场次,把“剪纸”这项艺术带到寻常巷陌的百姓家中。她还代表蚌埠市参加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蚌埠日”展示活动,2019年受聘龙湖区老年大学教授剪纸课。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她看到医护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逆行而上,让人感动,她以“艺”抗“疫”,创作出多幅有关疫情防控的剪纸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党献礼,吴桂兰创作了“百年奋斗 成就辉煌、红船起航 铸就辉煌”等多幅剪纸作品赠送给银河社区。


吴桂兰说:“非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寻根性的文化,我愿为这项文化的延续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授艺:义务授徒 传承艺术


吴桂兰经常到社区参加文艺活动,很多居民也是在参加活动的时候,见识到了剪纸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了这种民间技艺,但是真要学起来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在雕刻的时候,一片鳞片的形状都需要雕刻者静下心来,小心下刀,稍有不慎,一幅作品前功尽弃,很多初学者都觉得特别难学,时常想要放弃,吴桂兰为了能让前来学习的人尽快建立信心,经常一幅画就要教好多遍。因为她觉得,剪纸艺术不单是民间技艺,更是一种正能量的体现。



吴桂兰说:“我不但要自己继续剪纸,而且要继续带动培养剪纸爱好者剪好纸,非遗保护需要生存繁衍的土壤,需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我要把这门民间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因此,只要有人上门求教吴桂兰就会既耐心、又毫不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他们,一边给他们讲原理,一边自己进行现场剪纸给他们看,还毫不吝啬地把自己买的纸给“徒弟”剪,事后吴桂兰又进行当场点评,使求教者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少走弯路。4年前,五河县的一位姑娘上门求教,吴桂兰爽快地答应了。那位姑娘只上门5次,就学会了剪纸。她非常感激地说:“吴桂兰老师的无私传授,真好。”



巧手守初心,冰心铸技艺。对于欣赏者来说,剪纸是一种装饰品;对吴桂兰而言,剪纸是艺术和故事,剪纸是她一辈子的信念,正是因为这种信念,才让她坚守初心将剪纸技艺传承下去。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