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大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20年以来,市人社局积极推行常规招聘、校园招聘、简化程序招聘三位一体的招聘机制,指导全市(含县区)各类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5570人,其中市区1860人,市区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优秀高校毕业生526人。
制度先行,优化招聘政策。出台《关于规范蚌埠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工作的通知》,与《蚌埠市引进和培养教育人才实施办法》、《蚌埠市引进和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实施办法》等文件共同构成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N”政策体系。
按需设岗,开辟绿色通道。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才,可采取面试或直接考核等方式进行招聘。招聘紧缺专业本科及以上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不含独立学院毕业生及定向、委培生)可采取赴省内外普通高等院校现场面试或直接考核等方式进行。同时,在条件设置上,指导用人单位灵活设置专业要求,适当放宽年龄要求。在岗位需求上,对“一事一议”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直接聘用,解决聘用高层次人才的岗位紧缺困境。鼓励各行业主管部门突破学历和职称限制,从业务成绩、业务奖励、科研成果等方面定义高层次人才,提高招聘针对性和有效性。
2020年以来先后指导市、区两级疾控部门引进紧缺人才74名,市殡仪馆、福利院等民政部门引进防疫主力军10名,及时为疫情防控补充了专业人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市卫健系统引进博士、副高级以上职称医学专家45名,为皖北医疗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蚌埠二中引进了9名高层次教师,主要从事拔尖学生培养,助力我市重点学校教学能力和高考成绩提升;市教科所引进了4名优秀教研员,提升了我市教科研队伍整体水平,更好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市体育学校成功引进散打世界冠军1名、24名优秀体育教练员,为创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提供了人才支持,助力我市青少年竞技体育保持省内第一方阵;蚌埠市文化馆引进1名中国舞蹈“荷花奖”青年演员,进一步促进我市文艺精品创作和发展……
精准对接,开展校园招聘。会同市教育、卫健等部门在全省率先开展校园招聘。2020年以来赴陕西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东三省医学院校,以及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公开引进事业单位优秀高校毕业生活动,通过直接面试或考核等简化程序招聘方式,提升招聘效率,引进了384名紧缺专业研究生和重点院校优秀本科生,显著改善了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专业人才队伍结构。
创新入编方式,激发编外人才活力。会同市委编办出台了《关于做好公立医院编外聘用人员纳入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市六家公立医院,按照“一院一策”原则,经过考试、考核等方式,择优选拔出749名编外聘用人员直接纳入编制周转池管理。在公开招聘时,细化招聘条件,将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的编外教学骨干,择优纳入编制管理。充分调动了编外人员的积极性,稳定了编外人才队伍。
实施定向招聘,加强基层党建。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在全省率先推动面向社区“两委”专职成员和由区(县)统一招录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定向招聘,共招聘77人,其中社区书记(主任)18人。2022年又面向村“两委”干部定向招聘8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基层工作人员正向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村党组织活力。
2023年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人社局指导全市(含县区)事业单位发布招聘公告26个,计划招聘3049人。其中会同市委组织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引进了76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紧缺人才,为我市储备了党政人才。会同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分别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计划引进335名紧缺专业优秀应届毕业生。参加人社部人事考试平台的蚌埠市2023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平均竞争比达到73:1,继续蝉联全省招录比最高的城市。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招聘流程和效率,进一步优化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措施,破解部分行业招人难的短板,为幸福蚌埠建设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