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陈台村,白墙、黑瓦,家家户户的房子都呈现徽派建筑的风韵。朱顶镇陈台村是淮河退堤整体搬迁的村庄,共有6个村民组,总户数498户,党员45人,耕地面积2885亩。近年来,该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辣椒种植为主的蔬菜种植产业,同时,该村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推动了小辣椒产业从单一发展向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
结构调整 开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陈台村以蔬菜产业为突破口,成立群力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生产布局,不断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现村民利益最大化。目前,合作社已有核心成员186人,总投资已超过6000万元,已建成了基础设施配套的1800亩设施蔬菜核心生产区、7000㎡育苗区、500㎡生产管理区、500㎡田头预冷设施、550㎡农资仓库、3000㎡交易区和2.5万㎡多功能温室大棚,年销售产量12000吨,实现产值4800万元。辐射和带动周边村、镇建立蔬菜生产基地4500余亩,带动农户556户,其中贫困户68户,解决600余名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户劳动力约40人。2022年,朱顶镇与江苏洪斌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1.08亿元发展辣椒酱加工产业。目前,陈台村完成了绿色产品A级认证和“陈小童”辣椒酱商标注册,陈台村的辣椒酱已正式投产。日产达2万瓶,年产值在7000万元以上,实现利税200万元,直接带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每年可直接增加农民纯收入2000万元。
因地制宜 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整治工作
按照“清、拆、移、建、管”的工作思路,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庄各类垃圾及农业生产废弃物得到有效清除,沟塘等黑臭水体实现科学治理,拆除乱搭乱建、无功能建筑及拆除废弃广告牌被彻底清除,农户柴草杂物得到统一规范堆放,各项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健全,网格化管理模式得到很好落实,村庄环境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提升。
统筹规划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村里发展实际和群众生活需要,村内已完成休闲广场、体育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老年活动中心设有棋牌室、健身器材室、电视机室等场所,可供老人平时休闲娱乐。道路两旁建有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能有效减少路面积水,实现雨污分流,便于群众生产生活。村内按照“三统一”的标准,全面推行村庄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其中建设公厕3座,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469户,实现中心村内无旱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本年度内开展各类文艺汇演32次。村内建有村级准化卫生室和标准化幼儿园,实现日常小病不出村,幼儿教育在本地的目标,村民就医、幼儿教育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多措并举 积极引导村民自觉主动参与乡村治理
村务监督委员会依法参与监督日常工作,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村组干部、老党员、群众代表及义务监督员的作用。村里根据群众意见制定了广大村民村规民约,村里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469份,共评选党员示范户15户、美丽庭院户60户、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先进户52户。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内已连续多年无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现象,让移风易俗观念入耳入脑入心,把文明新风吹进了美丽村庄。共取消或减少各类大操大办事项80余次,减少群众开支330万元。不断引领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婚丧观,以实际行动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志愿服务 点亮文明风景线
朱顶镇陈台村围绕文明创建主题,聚焦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多措并举开展让群众暖心、贴心、舒心的多样化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红”的微火暖照每个人的心中,从政策宣传到文化文艺,从关爱帮扶到农技指导……陈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队伍,聚焦空巢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广泛开展惠民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6次,为村民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24次,组件法律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积极排除调处民间矛盾纠纷,每月入户为村民调处各类矛盾不少于6次。常年开展夜间治安巡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杜绝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村里实现连续11年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连续11年无越级上访和非法宗教活动。将志愿服务理念和行动深入到农家庭院和田间地头,引导村民让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