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是怎样炼成的

——五河县三塘村乡村治理有料有效

2023-07-25 09:52 蚌埠日报  

蚌报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文/图

从五河县城出发,驱车沿025县道行驶18公里便可达到五河县朱顶镇三塘村。“道路整洁,村屋规划有致,还有自动取款机。看着更像个镇,不太像乡村。”这是记者对三塘村的第一印象。

2022年底,三塘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三塘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这份荣誉证书,三塘村党总支书记田家政将证书珍藏得很好。“得弄个复印件,原件得好好收着,这一荣誉可不是每个村都有的。”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证书

三塘村,位于县城最东部,两省三县交界处,北临淮河半丘陵半平原的村落,现有4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5户、3395人。

2009年,三塘村被市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授予“优秀民主法制示范村”;2010年,被省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7年,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省级“美丽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法治村、和谐村、小康村。

“村民人人都懂法吗?”“都懂。”田家政毫不犹豫地回答记者的问题,并给出了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优环境

走进三塘村,浓厚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抬头可见的村规民约,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漫画、故事等充满各个角落。在三塘村村委会的旁边,还建立了全省唯一的400平方米的公共法律服务室。

“公共法律服务室会有司法所工作人员和驻村律师定期到村坐岗值班,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田家政介绍,除了公共法律服务室,三塘村近年来还大力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聘请一名法律顾问,帮助制定、修改和完善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协助村调委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

除了这些,三塘村还有法治文化一条街和法治文化巷。“黄赌毒危害深 家破人亡有教训”……在法治文化一条街,随处可见类似标语。三步一标语、五步一漫画,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可以从中读懂、看懂。

三塘村法制文化巷

“刚开始时,形式没有现在这么多样,我们就用村里的广播向村民普及基本法律知识。”田家政告诉记者,每星期还会播放一次以案说法的专题电视节目。都是以案释法,讲周围真实发生的案例。

在三塘村农家书屋里,记者看到一排书架上摆满了相关法治书籍,随手翻开一本《农民法律知识读本》,土地承包、征地补偿与房屋宅基地、进城务工、婚姻家庭等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法律话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三塘村还以家庭为单位,认真做好家庭普法教育工作。每年评选10户“平安家庭户”,5名“好婆婆”和5名“好媳妇”。同时,发挥传统民间艺人资源优势,让大家在法治文艺活动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关键词:和事室

“我们这间屋子可厉害了,大家板着脸进去,笑着脸出来。”村民嘴里这间“厉害”的屋子便是三塘村2006年设立的“和事室”。

“2006年之前,是通过聘请的德才兼备的老干部调解矛盾纠纷。老干部们有经验、有威望、有技巧,也能调解出真实效。”时任三塘村党总支书记蔡飞介绍。

2006年,三塘村建设农贸市场,为化解农贸市场涉外及本村发生的矛盾纠纷,蔡飞在听取前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建议后,在村委会建立了60多平方米的和事室。“挂上了标牌,置办好了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后,和事室就正式开始运作了。”

三塘村村干部就街道违建拆除工作进行调解

每到农历逢集日为“和事日”。“村民之间有纠纷、矛盾的到逢集的时候,就来和事室坐坐,把烦恼和不快讲出来。”蔡飞告诉记者,村干部和村调委会成员会在“和事日”安排专人在“和事室”值班,集中开展调处,方便村民。

在和事室里,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依法依理 公正公平”八个字。“这是我们调解员工作的准绳。”田家政说,和事室现有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都是热心肠、素质好、有威望、懂法律的老人。老百姓只要有问题,就过来找他们,“来了和事室,保证让你心平气和地走出去。他们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老娘舅’。”

夫妻拌嘴、父子怄气、简易纠纷、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等。自“和事室”挂牌成立以来,共化解各类纠纷1200余起。其中,化解跨区域疑难矛盾纠纷60起。

关键词:法律明白人

“‘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平时都在这里进行。”记者在三塘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看到,这间可容纳几十人开会的会议室被专门用作“法律明白人”培训场地。

田家政介绍,之前村里是从一批威信高、群众信任、法律意识强的村干部、村民组长、老干部、老教师、退伍军人、村民代表中选拔一些有一定文化、法律基础,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愿意积极参加普法宣传的人组成“法治带头人”,负责组织村民日常法律学习。

“法律明白人”首先要自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再通过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增进对法律的理解。目前,三塘村已有200名“法律明白人”。

“现在‘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学习会不定期举行,村民只要感兴趣都可以来学习。”三塘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刘翠莲既负责组织学习,也亲身参与法律学习。“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由选举产生,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代表作决定,及时了解村情事况。”

“我现在主要在抖音上给大家普及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蔡飞看到好多人都拿着手机看抖音,便萌生了自己录制普法宣传相关内容的念头。担任30多年村党总支书记的蔡飞,不仅对村里的大事小情熟稔于心,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调解心得:“‘调’就是用周到的言语解决问题,但是‘判’,一刀下去,变两半,都会受伤。我们做调解工作就是尽量做到调和好事情,矛盾不出门、不出村。”

今年上半年,三塘村公共法律服务室又多了处新空间——村居微法庭。“这是今年五河县人民法院在三塘村设立的,会不定期在这里进行真实案件的审判、调解民间纠纷等情况,让大家更加直观感受法律运作的过程。”五河县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保持三塘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的基础上,把三塘村先进的法治传播经验与法治宣传教育在全县予以推广。

【编辑:贾铁成】
113

蚌报融媒体记者 王立春 文/图

从五河县城出发,驱车沿025县道行驶18公里便可达到五河县朱顶镇三塘村。“道路整洁,村屋规划有致,还有自动取款机。看着更像个镇,不太像乡村。”这是记者对三塘村的第一印象。

2022年底,三塘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三塘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这份荣誉证书,三塘村党总支书记田家政将证书珍藏得很好。“得弄个复印件,原件得好好收着,这一荣誉可不是每个村都有的。”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证书

三塘村,位于县城最东部,两省三县交界处,北临淮河半丘陵半平原的村落,现有4个自然庄,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5户、3395人。

2009年,三塘村被市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授予“优秀民主法制示范村”;2010年,被省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7年,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省级“美丽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法治村、和谐村、小康村。

“村民人人都懂法吗?”“都懂。”田家政毫不犹豫地回答记者的问题,并给出了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优环境

走进三塘村,浓厚的法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抬头可见的村规民约,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漫画、故事等充满各个角落。在三塘村村委会的旁边,还建立了全省唯一的400平方米的公共法律服务室。

“公共法律服务室会有司法所工作人员和驻村律师定期到村坐岗值班,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田家政介绍,除了公共法律服务室,三塘村近年来还大力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聘请一名法律顾问,帮助制定、修改和完善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协助村调委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

除了这些,三塘村还有法治文化一条街和法治文化巷。“黄赌毒危害深 家破人亡有教训”……在法治文化一条街,随处可见类似标语。三步一标语、五步一漫画,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可以从中读懂、看懂。

三塘村法制文化巷

“刚开始时,形式没有现在这么多样,我们就用村里的广播向村民普及基本法律知识。”田家政告诉记者,每星期还会播放一次以案说法的专题电视节目。都是以案释法,讲周围真实发生的案例。

在三塘村农家书屋里,记者看到一排书架上摆满了相关法治书籍,随手翻开一本《农民法律知识读本》,土地承包、征地补偿与房屋宅基地、进城务工、婚姻家庭等与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法律话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三塘村还以家庭为单位,认真做好家庭普法教育工作。每年评选10户“平安家庭户”,5名“好婆婆”和5名“好媳妇”。同时,发挥传统民间艺人资源优势,让大家在法治文艺活动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关键词:和事室

“我们这间屋子可厉害了,大家板着脸进去,笑着脸出来。”村民嘴里这间“厉害”的屋子便是三塘村2006年设立的“和事室”。

“2006年之前,是通过聘请的德才兼备的老干部调解矛盾纠纷。老干部们有经验、有威望、有技巧,也能调解出真实效。”时任三塘村党总支书记蔡飞介绍。

2006年,三塘村建设农贸市场,为化解农贸市场涉外及本村发生的矛盾纠纷,蔡飞在听取前任村党总支书记的建议后,在村委会建立了60多平方米的和事室。“挂上了标牌,置办好了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后,和事室就正式开始运作了。”

三塘村村干部就街道违建拆除工作进行调解

每到农历逢集日为“和事日”。“村民之间有纠纷、矛盾的到逢集的时候,就来和事室坐坐,把烦恼和不快讲出来。”蔡飞告诉记者,村干部和村调委会成员会在“和事日”安排专人在“和事室”值班,集中开展调处,方便村民。

在和事室里,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依法依理 公正公平”八个字。“这是我们调解员工作的准绳。”田家政说,和事室现有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都是热心肠、素质好、有威望、懂法律的老人。老百姓只要有问题,就过来找他们,“来了和事室,保证让你心平气和地走出去。他们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老娘舅’。”

夫妻拌嘴、父子怄气、简易纠纷、交通事故、工伤赔偿等。自“和事室”挂牌成立以来,共化解各类纠纷1200余起。其中,化解跨区域疑难矛盾纠纷60起。

关键词:法律明白人

“‘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平时都在这里进行。”记者在三塘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看到,这间可容纳几十人开会的会议室被专门用作“法律明白人”培训场地。

田家政介绍,之前村里是从一批威信高、群众信任、法律意识强的村干部、村民组长、老干部、老教师、退伍军人、村民代表中选拔一些有一定文化、法律基础,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愿意积极参加普法宣传的人组成“法治带头人”,负责组织村民日常法律学习。

“法律明白人”首先要自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再通过参与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增进对法律的理解。目前,三塘村已有200名“法律明白人”。

“现在‘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学习会不定期举行,村民只要感兴趣都可以来学习。”三塘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刘翠莲既负责组织学习,也亲身参与法律学习。“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由选举产生,凡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代表作决定,及时了解村情事况。”

“我现在主要在抖音上给大家普及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蔡飞看到好多人都拿着手机看抖音,便萌生了自己录制普法宣传相关内容的念头。担任30多年村党总支书记的蔡飞,不仅对村里的大事小情熟稔于心,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调解心得:“‘调’就是用周到的言语解决问题,但是‘判’,一刀下去,变两半,都会受伤。我们做调解工作就是尽量做到调和好事情,矛盾不出门、不出村。”

今年上半年,三塘村公共法律服务室又多了处新空间——村居微法庭。“这是今年五河县人民法院在三塘村设立的,会不定期在这里进行真实案件的审判、调解民间纠纷等情况,让大家更加直观感受法律运作的过程。”五河县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保持三塘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的基础上,把三塘村先进的法治传播经验与法治宣传教育在全县予以推广。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