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玉米迎来收获的关键期。为抓住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我市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机轰鸣的忙碌身影,一棒棒金黄饱满的玉米随机器运转脱离秸秆,刚收割的新鲜玉米及时被送往烘干中心,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战在田野间有序展开。
在固镇县吉丰农机合作社的玉米种植区域,20余台履带式收获机分片作业,机器的轰鸣声与玉米脱粒的声响交织成为秋日田野里最动听的声音。合作社负责人杨海波介绍,今年合作社共种植玉米3000余亩,为抓住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团队开启了全员抢收模式,20余台履带式收获机同步作业,全力推进收获进度。
“经过两天的不懈工作,3000余亩玉米已基本收获完毕,接下来我们会把刚收割的新鲜玉米送进烘干中心,做好烘干储存工作,之后还会及时处理秸秆,为后续的秋种衔接做好准备。”杨海波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指着远处的运输车喊道:“趁着没下雨,赶紧拉回去,这几天必须赶紧烘干,一刻也不能耽误。”
田间地头,运输车辆与玉米收获机默契配合。玉米收获机刚完成脱粒,等候在旁的车辆便迅速承接新鲜玉米,稳稳运往烘干中心,确保每一粒粮食都不落地、不耽搁。烘干塔旁,工作人员正有序引导车辆卸粮,新鲜玉米通过传送带进入塔内,将通过专业烘干流程达到安全储存标准,从收割到储存的“闭环”操作,为粮食安全加上“双保险”。
“要把粮食颗粒收到家!”这是农机手们挂在嘴边的话。在采收现场,农机手们紧盯操作流程,根据田间情况灵活调整机器行进速度,确保收获效率与颗粒归仓两不误。他们或蹲在田埂边检查机器部件,或坐在驾驶座上专注操控,丝毫不敢放慢作业节奏——对他们而言,抢收不仅是完成工作,更是守护农民辛勤劳作的成果,容不得半点马虎。
夜幕降临,合作社的烘干中心依然灯火通明。烘干机马力全开,传送带将潮湿的新鲜玉米送入塔仓,经过烘干,金黄的玉米粒带着暖意倾泻而出。
烘干机器持续运转,秸秆处理工作也已提上日程。农机手杨树强匆忙扒了一口饭,又驾着“铁牛”奔波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笑着说:“这几天做梦都在看天气,一定要把粮食颗粒归仓。”
固镇县农机技术推广站负责人王计洋介绍,为应对连阴雨天气对秋收的影响,该县把农机作业的保障作为重点工作,加强农机调度和作业服务,让农机能“跑得动、收得好”。
眼下,全市各地正以“抢”的姿态、“实”的举措推进秋粮收获工作,持续加强农机调度,统筹现有农机资源,让每一台“铁牛”都发挥最大效能,确保收获环节无缝衔接、高效推进。(周芳林 周子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