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有一座依水而兴的村落——龙庙村。这里因古时龙王庙遗址而得名,承载着深厚的农耕文化与淳朴民风。近年来,龙庙村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将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用“小公约”激发乡村“大治理”的磅礴力量,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共商共议,“约”出凝聚力。走进龙庙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关于村规民约修订的村民代表大会正在热烈进行。“红白事排场太大,既浪费钱又没意义”“房前屋后卫生该纳入评比”……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梦龙认真记录着大家的建议,笑着说:“村规民约就得大伙儿一起商量着定!”
这份凝聚集体智慧的公约语言朴实却内涵深刻。墙上张贴的《村规民约》朗朗上口:“全体村民应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睦相处……”村民朱树权感慨:“以前觉得公约只是纸上的条文,现在成了生活里的‘行动指南’,干啥都有个准儿了。”
落地见效,“约”出文明花。漫步龙庙村,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三包”责任牌格外醒目。在村民朱克依的庭院里,村书记正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用花鼓灯方式为她送来“十星级文明户”铜牌。“村里每季度评比‘最美庭院’‘最美文明家庭’,大家都不想落后呢!”朱克依自豪地说。
如今,垃圾分类、庭院美化已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村里还组建了党员环保志愿队,定期清理公共区域。村规民约让家风民风焕然一新,村民张桂兰家获评“好媳妇”后表示:“现在村里风气好了,婆媳吵架少了,谁家老人过寿,邻居都主动帮忙。”针对天价彩礼,村红白理事会倡导“礼金不过万,宴席不铺张”新风尚。今年村里六对新人婚事简办,节省开支近40万元。
与时俱进,“约”出振兴路。龙庙村的村规民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文明新风。村委委员陈倩介绍:“我们每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大家意见,让公约跟着时代走、贴着需求改。”
如今的龙庙村,既有“绿水绕村郭”的生态之美,更有“邻里一家亲”的人文之韵。村规民约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和村民心灵。
近年来,龙庙村先后荣获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全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2025年,龙庙村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这枚沉甸甸的国字招牌成为沫河口镇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
从“村民围观”到“群众参与”,从“要我遵守”到“我要践行”,龙庙村以村规民约为纽带,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画卷。这座淮河岸边的美丽村庄,正以文明为动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在新时代的田野上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王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