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喜哥,马上中秋节了,今天给你带了爱吃的月饼。”9月17日下午,家住柏庄跨界小区的居民吴双妹来到蚌埠金色晚年养护中心,握着兄长的手叙家常。父母离世后,兄妹俩便成了彼此最亲的依靠,自2021年将患有智力残疾的兄长送到这里,多年来这份守护从未因距离而变淡。吴双妹——这位“蚌山好人”,始终用爱为兄长撑起温暖的天。
童年相伴:8岁之差的温暖情缘
“我哥是因为小时候得脑膜炎、小儿麻痹症,到7岁该上学时没法正常读书,当时特批了二胎,一年后我就出生了。”吴双妹回忆,童年时全家住在肉联厂宿舍,她没上过幼儿园,兄长也无法入学,两人成了彼此最亲密的玩伴。“天天在院子里玩,要么去厂里的篮球场,直到后来搬到蚌山区,我上了学,才算暂时‘分开’。”
在她的记忆里,童年从没有“孤单”二字,即便是兄长身有残疾,却总把她放在心上。有一天,她去上学了,兄长在楼下遛弯,卖发糕的阿姨见他可怜给了一块,他却揣在口袋里不肯吃。“阿姨问他咋不吃,他说‘我还有妹妹呢,带回去给妹妹吃。’”阿姨被这份心意打动,又多给了他一块——这个细节,吴双妹一直记在心里。“他智力可能稍弱,但心地善良,心里始终装着我,这份情最真。”
青春抉择:辞工守护三千日夜
长大后的吴双妹曾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岗位上勤恳打拼,眼看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兄长却突然因身体状况需要24小时看护。“工作能再找,哥只有一个。”没有丝毫犹豫,她辞去工作,把生活重心全放在兄长身上。
那些日子满是艰辛:清晨哄兄长洗漱吃饭,发病时耐着性子安抚,哪怕被误伤也悄悄擦泪继续;没了收入,就趁兄长休息接手工活忙到深夜,一分一厘都攒着买药。社区了解到她家情况,主动帮兄长申请了低保和残疾人补助,每月的补助虽不多,却能缓解部分药费压力,让她肩头少些重量。面对旁人不解的目光,她从不多言,只以日复一日的行动坚守。三千多个日夜,她用耐心化解兄长的不安,用瘦弱的肩膀扛住生活的重压。“我从没觉得他是负担,就想好好照顾他。”
爱未缺席:养护中心里的牵挂与守护
2017年,吴双妹组建小家庭、迎来新生命,当年父亲离世,生活的担子更加沉重。即便如此,她还是一直撑到2021年,后因实在无力兼顾兄长,才忍痛将兄长送到金色晚年养护中心。让她安心的是,除了院长、护工格外照顾兄长,没事就跟他聊家常。社区还持续帮兄长跟进低保和残疾人补助政策,让这份守护多了份政策托底的暖意。
而兄长的牵挂,也从未停止过。每次吴双妹探望,兄长总会细细询问:“妹妹过得怎么样?孩子好不好?”清明前后还会念叨着祭扫的事,拉着她要家人照片:“想你们了,看看照片就好。”在吴双妹眼里,兄长虽思想单纯,却有着最纯粹的情感:“在他心里,我永远是他最亲的妹妹。他身体残疾,情感却很纯真。”
如今,吴双妹仍坚持每周探望,还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困境中的人们。多年时光里,她用“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这份跨越8岁年龄差、历经岁月考验的兄妹情,既有个人坚守的温度,也有社会关怀的支撑,不仅温暖了兄长的人生,也成了蚌埠城市里一道动人的文明风景。(陈昂 姚银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