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成效,关键在于为民服务的“成色”。蚌埠市固镇县刘集镇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以“强能力、优服务、畅民意、重落实”为抓手,聚焦镇村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与群众诉求高效响应,通过系统化举措练强为民服务“基本功”,推动治理力量下沉、服务触角延伸,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更具效能,为乡村振兴筑牢治理根基。
“大讲堂”强本领,夯实服务能力根基
以乡村振兴主战场为切入点,常态化开设“乡村振兴大讲堂”,精准对接镇村干部履职需求。邀请高校专家、行业能手等开展政策解读、技能培训、案例教学,推动干部在学习中补短板、强本领。截至目前,刘集镇“乡村振兴大讲堂”举办9期,培训镇村干部及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1500人次。
“串门子”解民忧,创新实践服务模式
深化“幸福来串门”实践活动,组织镇村干部下沉一线上门走访群众,对共性问题分类交办、集中攻坚,活动开展以来收集各类诉求4984个,已办结3581个,办结率达72%。依托综治中心平台、信访平台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让群众诉求有处说、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960件,调解成功率达97.06%。
“座谈会”听民意,拓宽诉求表达渠道
刘集镇打通民意表达“最后一米”,以自然庄为单位规范召开座谈会,按照“地域相近、人员熟悉”原则科学划分范围。通过“目的介绍—群众发言—现场登记—分类标注”的标准化流程,引导群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基层治理更贴民心、更合民意。截至目前,累计走访50个自然庄,收集各类诉求260个。
“闭环式”抓落实,确保诉求落地见效
刘集镇建立“分级交办、协同推进”机制,针对收集的诉求,厘清责任单位,限期交办销号;涉及上级政策的,及时汇报并跟踪反馈。建立“诉求办理台账”,定期跟踪进度,对超期未办的责任单位实时提醒,形成“交办—督办—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