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禹风厚德 好人蚌埠]高瑞蜜:13年初心不改 课堂写满育人诗

2025-08-13 10:55 蚌埠日报  

在乌鲁木齐一中的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课堂上,蚌埠六中教师高瑞蜜手持自制教具,通过“透明胶片叠加技术”让抽象的密度概念跃然眼前。这堂斩获全国一等奖的《密度》课,是他13年教学生涯中“可视化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怀远农村走出的他,用匠心守望教育初心,以“四有”好老师为坐标,在三尺讲台书写着育人华章。

让物理看得见:

从缺憾到执念的教学革新

“实验基本靠讲,现象基本靠想”,这是高瑞蜜少年时在农村中学学习物理的记忆。初三电学课上,电源、灯泡全凭板书,开关只能用手比划,这样的缺憾在他心中埋下执念。自己踏上讲台后,他立下誓言:“要让学生看得见物理。”

2014年,蚌埠六中初二(7)班,一束三棱镜折射出的七彩光斑突然投射在课本上,教室里爆发的惊叹声,成为他“可视化教学”的起点。为了让学生看得见物理,他自主研发了15套“可视化”教具,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4项获省市级奖项。

“高老师的课像推理剧,我们既是观众又是侦探。”李同学的评价道出精髓。为让学生既看热闹更看门道,高瑞蜜的备课本上总是批注得密密麻麻,办公室深夜常亮的灯光见证着他对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打磨。2023年,高瑞蜜摘得安徽省物理优质课一等奖;2024年安徽省青教赛中,他在实验室50多天,为10节课准备26套装置,最终以全省第一晋级全国大赛,终获全国一等奖。

让情怀扎根:

当物理课遇上“大国重器”

“港珠澳大桥的斜拉索,就存在杠杆原理。”《简单机械》课上,高瑞蜜将桥梁建设者的故事融入力学知识,当学生惊叹于工程之美时,他总会补上一句,“未来,你们也能创造中国奇迹。”

这种“重器物理”教学法,是他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的创新。解析FAST天眼时,他用凹面镜聚光实验呼应“中国天眼”的选址智慧;探讨“奋斗者”号深潜时,通过液体压强计算让学生理解耐压舱的科技突破。“天宫课堂”直播后,他播放钱学森归国纪录片,“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这句话,被许多学生抄在课本扉页。

《磁现象》章节里,高瑞蜜总会让学生用红笔圈出“沈括”这个名字。“这是教材中唯一的中国古代科学家。”高瑞蜜展示杨振宁、李政道的成就,用丁肇中“中国应对科学有四分之一的贡献”的寄语激励学生。

课外,高瑞蜜组织开展“云霄飞车”“制作望远镜”等实践活动,辅导学生参加“轻木承重”“纸牌搭楼”等比赛,辅导学生获全国物理竞赛国家级奖项5人次、省市级奖项60人次,他获评2024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三等奖、蚌埠市“十佳科技辅导员”。

让爱心传递:

从“高老师”到“高爸”的温情

2016年校运会开幕式上,一段师生共跳街舞的视频在校园传开。作为中途接棒的班主任,高瑞蜜用这种方式融入初二(8)班。

“小李最近下午上课偶尔打瞌睡,午休时要提醒孩子多睡一会儿”“小王最近物理进步非常大,周末给家长打个电话表扬一番”……在班主任工作手册里,记录着高瑞蜜独特的“观察日记”,这些细节化作“高爸的约定”——细心观察学生,耐心扶持学生,爱心守护学生。

2018年2月28日,高瑞蜜推开“停电”的教室,烛光映着蛋糕,学生齐声喊出“生日快乐”。那一刻,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两年陪伴,这个曾让他头疼的班级,不仅获评经开区先进团支部,更培养出全市中考状元。

两年如一日的陪伴,高瑞蜜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带班级不论学习成绩,还是班级考评,均名列前茅,班级荣获2017年经开区先进团支部。他的班级更是多次培养出全市中考第一名、第二名的拔尖学子。

“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发光体。”高瑞蜜的工作日志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从教13年,他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十佳青年教师等称号。日前,高瑞蜜当选2025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他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践行着教育使命,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壮丽篇章。(尤靖文)


【编辑:于英利】
0

在乌鲁木齐一中的第十六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课堂上,蚌埠六中教师高瑞蜜手持自制教具,通过“透明胶片叠加技术”让抽象的密度概念跃然眼前。这堂斩获全国一等奖的《密度》课,是他13年教学生涯中“可视化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怀远农村走出的他,用匠心守望教育初心,以“四有”好老师为坐标,在三尺讲台书写着育人华章。

让物理看得见:

从缺憾到执念的教学革新

“实验基本靠讲,现象基本靠想”,这是高瑞蜜少年时在农村中学学习物理的记忆。初三电学课上,电源、灯泡全凭板书,开关只能用手比划,这样的缺憾在他心中埋下执念。自己踏上讲台后,他立下誓言:“要让学生看得见物理。”

2014年,蚌埠六中初二(7)班,一束三棱镜折射出的七彩光斑突然投射在课本上,教室里爆发的惊叹声,成为他“可视化教学”的起点。为了让学生看得见物理,他自主研发了15套“可视化”教具,其中2项获国家专利,4项获省市级奖项。

“高老师的课像推理剧,我们既是观众又是侦探。”李同学的评价道出精髓。为让学生既看热闹更看门道,高瑞蜜的备课本上总是批注得密密麻麻,办公室深夜常亮的灯光见证着他对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打磨。2023年,高瑞蜜摘得安徽省物理优质课一等奖;2024年安徽省青教赛中,他在实验室50多天,为10节课准备26套装置,最终以全省第一晋级全国大赛,终获全国一等奖。

让情怀扎根:

当物理课遇上“大国重器”

“港珠澳大桥的斜拉索,就存在杠杆原理。”《简单机械》课上,高瑞蜜将桥梁建设者的故事融入力学知识,当学生惊叹于工程之美时,他总会补上一句,“未来,你们也能创造中国奇迹。”

这种“重器物理”教学法,是他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的创新。解析FAST天眼时,他用凹面镜聚光实验呼应“中国天眼”的选址智慧;探讨“奋斗者”号深潜时,通过液体压强计算让学生理解耐压舱的科技突破。“天宫课堂”直播后,他播放钱学森归国纪录片,“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这句话,被许多学生抄在课本扉页。

《磁现象》章节里,高瑞蜜总会让学生用红笔圈出“沈括”这个名字。“这是教材中唯一的中国古代科学家。”高瑞蜜展示杨振宁、李政道的成就,用丁肇中“中国应对科学有四分之一的贡献”的寄语激励学生。

课外,高瑞蜜组织开展“云霄飞车”“制作望远镜”等实践活动,辅导学生参加“轻木承重”“纸牌搭楼”等比赛,辅导学生获全国物理竞赛国家级奖项5人次、省市级奖项60人次,他获评2024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三等奖、蚌埠市“十佳科技辅导员”。

让爱心传递:

从“高老师”到“高爸”的温情

2016年校运会开幕式上,一段师生共跳街舞的视频在校园传开。作为中途接棒的班主任,高瑞蜜用这种方式融入初二(8)班。

“小李最近下午上课偶尔打瞌睡,午休时要提醒孩子多睡一会儿”“小王最近物理进步非常大,周末给家长打个电话表扬一番”……在班主任工作手册里,记录着高瑞蜜独特的“观察日记”,这些细节化作“高爸的约定”——细心观察学生,耐心扶持学生,爱心守护学生。

2018年2月28日,高瑞蜜推开“停电”的教室,烛光映着蛋糕,学生齐声喊出“生日快乐”。那一刻,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两年陪伴,这个曾让他头疼的班级,不仅获评经开区先进团支部,更培养出全市中考状元。

两年如一日的陪伴,高瑞蜜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带班级不论学习成绩,还是班级考评,均名列前茅,班级荣获2017年经开区先进团支部。他的班级更是多次培养出全市中考第一名、第二名的拔尖学子。

“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发光体。”高瑞蜜的工作日志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从教13年,他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十佳青年教师等称号。日前,高瑞蜜当选2025年第二季度“蚌埠好人”,他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践行着教育使命,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壮丽篇章。(尤靖文)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