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居民的前沿阵地,如何提升社区服务效能、优化社区治理模式,始终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命题。蚌埠市蚌山区青年街道中平社区积极探索“虹号”党建品牌,全力推行“‘融’‘汇’‘贯’‘通’工作法”,通过深度融合资源、广泛汇集智慧、精准贯穿服务、全面疏通民意四大路径,逐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活力。
资源“融”合,构建多元共治生态体系
以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为目标,构建起“核心引领团队+多元参与主体+丰富主体活动”的治理架构。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打造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商户、物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推动各类主体深度参与社区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全方位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增强社区凝聚力,中平社区联合安徽明钰律师事务所、中环水务、蚌埠新奥燃气有限公司、青年卫生服务站等多家单位,创新开展惠民政策宣传解读、健康义诊、家政服务等便民项目,同时广泛征集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推动社区资源从“零散分布”向“集成共用”转型升级。
智慧“汇”集,激活基层治理创新动能
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居民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提升办事效率和治理水平,中平社区号召心理咨询师、社会组织负责人、居民代表、党员干部等各领域专业人士组建“社区治理专家库”,集体议事商讨解决居民难题,为基层治理注入智慧和力量。不久前,青年小区发生一起因卫生间管道破裂漏水引发的邻里纠纷,双方各执己见,矛盾一度激化,邻里关系陷入僵局。小区楼栋长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住户,主动介入调解。凭借对邻里情况的熟悉和耐心细致地沟通,经过多次协调,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居民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治理”的角色转变,也彰显了智慧汇集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服务“贯”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脉络
为精准把握居民需求,中平社区创新推行“三张清单”工作法。通过入户走访、线上收集、居民议事会等多种渠道,全面收集居民在生活服务、环境改善、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各类诉求,并进行系统梳理,形成详细的“需求清单”。网格员充分发挥“一线哨兵”作用,在日常巡查走访中主动倾听居民心声,真正实现与居民“零距离”接触,确保需求收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在线上,社区建立网格微信群,搭建起“云端沟通桥梁”,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居民随时随地都能便捷地表达诉求,大大提高了需求收集的效率和覆盖面。此外,社区还搭建了民主参与、平等对话的居民议事会平台,定期组织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社会组织代表等共同参与。议事会上,各方围绕社区热点难点问题、重大事项决策等展开深入讨论,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实现需求收集与解决的良性循环。
民意疏“通”,构建闭环管理服务体系
为确保居民诉求得到及时、高效解决,中平社区建立了“收集—研判—办理—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对收集到的居民诉求,社区第一时间进行分类梳理、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和性质,明确责任主体和解决路径,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同时,社区实行“问题解决满意度回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等方式,对已办结事项进行“回头看”,及时了解居民对问题解决结果的满意度。对于居民不满意的事项,深入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解决方案,持续跟踪整改,直至居民满意为止,真正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切实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融’‘汇’‘贯’‘通’工作法”的深入实施,使中平社区的治理力量不断壮大,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生服务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的转变,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