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蚌埠高新区文竹苑社区:老年学校赋能社区治理 让“养老”变“享老”

2025-05-12 08:01 “学习强国”蚌埠学习平台  

为积极响应“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理念,蚌埠高新区秦集镇文竹苑社区依托老年学校平台,将老年教育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通过“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老少文化互动、困境青少年关爱等系列活动,让“养老”变“享老”,构建起代际共融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老年学校落户,“银龄导师”桥梁搭建

自2022年9月文竹苑社区老年学校落户以来,学校开设舞蹈、民乐、健身、国学等15个特色班级,吸引400余名老年学员参与,组建了一支以政治可靠、身体康健、乐于奉献的学员为主体的“五老”志愿者队伍。社区关工委与老年学校实行“师资共享、活动共办”机制,20余名教职人员及骨干学员化身“银龄导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技艺,更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余热,成为连接老少两代的桥梁。

文化传承互动,温暖关怀困境少年

为推进文化传承,文竹苑社区联合老年学校先后举办10余场关心下一代主题活动。以书法班、文体班为核心打造的“老少文化艺术节”,吸引百组家庭同台献艺,书法班学员带领青少年写春联、绘年画,将传统文化融入节日氛围;“六一”儿童节期间,“五老”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共同为困境青少年送上文具、书籍等慰问品,用温暖关怀传递社会大爱。此外,老年学校学员还通过健身操教学、民乐展演等形式,与青少年共享健康生活理念,形成“长者授艺、少年传承”的良性互动。

银发老人角色转变,实现自我社会价值

“老年学校不仅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平台,更让我们有机会用经验和专长服务社区、关爱下一代。”老年学校学员、“五老”志愿者王阿姨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发老人从“学员”转变为“社区建设者”,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银龄力量”。

未来,文竹苑社区将继续深化“老年学校+关工委”合作模式,挖掘更多适合老少共融的特色活动,让老年教育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为居民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幸福家园。(李莹莹)

【编辑:沈明堂】
0

为积极响应“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理念,蚌埠高新区秦集镇文竹苑社区依托老年学校平台,将老年教育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通过“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老少文化互动、困境青少年关爱等系列活动,让“养老”变“享老”,构建起代际共融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老年学校落户,“银龄导师”桥梁搭建

自2022年9月文竹苑社区老年学校落户以来,学校开设舞蹈、民乐、健身、国学等15个特色班级,吸引400余名老年学员参与,组建了一支以政治可靠、身体康健、乐于奉献的学员为主体的“五老”志愿者队伍。社区关工委与老年学校实行“师资共享、活动共办”机制,20余名教职人员及骨干学员化身“银龄导师”,不仅在课堂上传授技艺,更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余热,成为连接老少两代的桥梁。

文化传承互动,温暖关怀困境少年

为推进文化传承,文竹苑社区联合老年学校先后举办10余场关心下一代主题活动。以书法班、文体班为核心打造的“老少文化艺术节”,吸引百组家庭同台献艺,书法班学员带领青少年写春联、绘年画,将传统文化融入节日氛围;“六一”儿童节期间,“五老”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共同为困境青少年送上文具、书籍等慰问品,用温暖关怀传递社会大爱。此外,老年学校学员还通过健身操教学、民乐展演等形式,与青少年共享健康生活理念,形成“长者授艺、少年传承”的良性互动。

银发老人角色转变,实现自我社会价值

“老年学校不仅是我们学习娱乐的平台,更让我们有机会用经验和专长服务社区、关爱下一代。”老年学校学员、“五老”志愿者王阿姨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银发老人从“学员”转变为“社区建设者”,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成为社区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银龄力量”。

未来,文竹苑社区将继续深化“老年学校+关工委”合作模式,挖掘更多适合老少共融的特色活动,让老年教育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为居民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幸福家园。(李莹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