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新集镇沈塘村吉安家庭农场的养殖场内,一排排湖羊标准化养殖圈舍整齐划一,一头头肥硕的湖羊正在吃发酵过的秸秆,湖羊“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
2014年,陈圣井响应新集镇政府号召,回到家乡开始创业,通过多方考察发现湖羊周期短,资金回笼见效快,前景好,决定发展湖羊产业。为了带动更多乡邻一起致富,陈圣井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养殖,投入了100多万元创办吉安家庭农场湖羊养殖场,引入先进的全自动清粪机,建起了标准化湖羊圈舍。
湖羊不仅肉质鲜美,也比较好饲养,通常都以稻草、玉米秆等农村常见农作物秸秆为食。在农村发展湖羊养殖既能够就地取材、减少饲料成本,又可以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解决秸秆焚烧难题。据估算,一年下来,养殖场要消耗掉大约1000吨的秸秆。这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还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利用,做到了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保护环境的和谐共生。
“羊粪可是宝贝!”提起湖羊养殖,陈圣井笑着介绍说,“将羊粪收集起来进行加工发酵,然后卖给果园作为有机肥料。这样不仅实现了羊粪的再利用,还为果园提供了高质量的肥料,实现了双赢。每年,仅羊粪的销售就能为农场带来十万元的收入。”
科技指导,保发展。相较于小而散的传统养殖,规模化养殖最怕病疫危害,科技含量更高。“湖羊在本地养殖少,经验相对匮乏,每月都会入场进行防疫指导,并抽血采样检测,减少养殖户后顾之忧和特色养殖产业的有序发展。”新集镇畜牧中心相关负责人汪升波说。
如今吉安家庭农场的湖羊养殖场已经发展成为五河县最大的湖羊养殖场,年存栏量达到2700余头,年出栏量在1800余头,利润可达150万元。
经过多年的坚持与探索,让陈圣井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变成了一个掌握现代化养殖技术、懂得资源循环利用、善于经营管理的养殖大户。“下一步,继续扩大规模,延长湖羊产业链,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养殖湖羊,我将免费提供湖羊养殖技术,带领大家一起发展、共同致富。”陈圣井表示。(孙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