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五河县小溪镇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建强阵地、宣传教育、典型引领等办法,把移风易俗之风真正吹入群众的心中,种下讲文明树新风的“种子”,催开乡风“文明花”。
“以前的空墙面上总是些乱七八糟的小广告,前脚撕完、后脚又来贴,很让人反感。现在好很多,通过文化墙就能够非常直观了解我们村的特色,而且很养眼,真是一举多得。”小溪镇硖石村村民对着正在上色的绘画人员说道。
走在硖石村的村道上,一幅幅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徐徐展开,把移风易俗元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让群众能直观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墙成为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不仅让村里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活课堂”,让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转变思想观念、丰富精神内涵,使村庄实现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转变,成为移风易俗的新阵地。
“我们村充分利用空白墙面绘画,将文化广场、村民家的老旧墙壁变成多彩文化墙,有美感、有意义,还美化了村庄环境、体现了文化特色,让大家受到了教育和熏陶。”霍庄村党支部书记霍宗专介绍,在推进美丽乡村的过程中,霍庄村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将乡土文化、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文化墙,还先后在墙面上绘制大量成语文化墙,与移风易俗文化墙一起,让美丽乡村的实景同传统文化、文明新风相结合,传播文化、涵养文明。同时,把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移风易俗宣传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把墙壁变成村民接受文化熏陶的“露天课堂”,利用文化的力量构建乡风文明的精神家园。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别具一格的文化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育着村民的言行,引领着他们积极向上;村里过去的“牛皮癣”墙面变成了现在会“说话”的文化墙,生动的文化墙不仅成为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村民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也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崇尚新风,从而自觉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提升了乡村文明的“精气神”。
长期以来,小溪镇各村在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上持续发力,利用文化墙等丰富的形式,将“硬知识”转变为“身边事”;截至目前,小溪镇新增各类移风易俗文化墙6000多平方米,90余幅。并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开展宣讲活动120余次,宣讲婚丧改革的相关规定,宣传勤俭节约、婚丧简办的文明新风,让村民们自觉做移风易俗、文明行为规范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乡村美,看“颜值”,更看“气质”。接下来,小溪镇将持续利用好“文化墙”这一宣传载体,把移风易俗“文化墙”建成“政策明白墙”“文明礼仪墙”“美德教育墙”等,将移风易俗宣传工作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普及道德礼仪、纠正村民思想、宣传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坚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移”出好民风,“易”出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