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遍地金黄,固镇县仲兴镇棠棣村400多亩连片种植的蜜薯进入了收获期。在蜜薯田里,放眼望去,一垄垄刚翻挖出土的蜜薯红彤彤的,个个细长光滑,颜色鲜亮,100多名村民们正忙着捡拾、装袋、搬运,忙得热火朝天,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固镇县仲兴镇地处淮河中游北岸,海拔为22.5~16.0米。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兼有南北之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特别适合红薯种植,这里的群众种植历史悠久。但以前由于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以及销售局限等,一直都是零散种植,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仲兴镇党委政府大力推进“一村一品”战略,为了把传统红薯种植产业发展起来,做大做强,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棠棣村两委积极引导村民走传统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由龙头带动连片种植,合作社给予技术指导和提供种苗,然后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村民不承担任何风险的规模化种植模式,扩大红薯产业发展。
红薯种植大户黄涛说:近几年,我每年都种植200亩左右的红薯,一直是“单打独斗”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外地大客商因为我的产量小,也不愿意和我签单。从去年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了解我的情况后,从多方面支持,首先按照“小田变大田”的方式,首先帮我流转了400亩土地,实现了红薯的连片规模种植,然后又帮我成立了固镇县宇鸿薯业专业合作社,申报了“棠棣蜜薯”商标。过去村民种的红薯亩产大约4000斤,合作社引进优良红薯品种后亩产能达到6000斤左右,极大提高了种植收入。
我今年一共种植400亩麦茬红薯,由于十分注重田间管理,红薯表皮光滑,没有虫眼,个头大小均匀,甜度较高,吃起来口感特别好,目前一亩地能收获五六千斤,按照现在市场每市斤1.2元左右的价格,一亩地也能卖个六七千块钱,很满足了。
棠棣村红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带动了村民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我今年60多岁,外出打工根本没人要,仅靠种自己家的几亩地也只能解决日常生活,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可好了,我在黄涛的合作社干活,每个月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日子过得津津有味。”棠棣村村民齐红良一边忙着捡红薯一边高兴地说。
村民薛兆民说:“平时接送完孩子就没事做,现在村里动员我们种红薯,我今年加入了红薯种植合作社种了10多亩,从栽种到收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虽然辛苦,但一年能收入个好几万,还能照顾到家里面,非常满足。”
棠棣村党支部书记赵超在接受采访时说:下一步,我们村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抓住红薯种植的特色产业不放松,加大对红薯种植产业的投入,全方位做好服务,选育优良品种,稳步增加红薯种植面积,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高红薯品质,做好红薯深加工的文章,延伸“种植+深加工+销售”产业链,开发出更多具有附加值的薯制品,做大做强红薯产业。单永才